园林的地形分为:陆地及水体两大部分。地形的规划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在园林的空间感受,更影响着园林的整体布局、景观的效果、排水、管道设施等要素。因此,园林地形的规划也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地形规划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规划。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符合园林美
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规划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新古典主义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它的精华来自古典主义,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新古典主义并不是某一特定地域中具体流派的专有名称,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新古典主义广泛出现在各行各业,包括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许多方面。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是指在传统美学的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作品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气质,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法。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加利福尼亚学派的典型特征为简洁的形式、室内外直接的联系、可以布置花园家具的、紧邻住宅的硬质表面,小块的不规则的草地、红木平台、木制的长凳、游泳池、烤肉架以及其他消遣设施。围篱、墙壁和屏障创造了私密性,现有的树木和新建的凉棚为室外空间提供了荫凉。有的还借鉴了日本园林的一些特点:如低矮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常绿树和自然点缀的石块。它是一个艺术的、功能的和社会的构图,每一部分都综合了气候、景观设计和生活方式而仔细考虑过,是一个本土的、时代的和人性化的设计,及满足舒适的户外生活的需要,维护也非常容易。加利福尼亚学派使美国花园的历史从欧洲风格的复兴和抄袭转变为对美国社会、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的开拓。
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是景观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植物学家、文化地理学家和自然保护者的一个思想综合体。其目的是用景观设计来打破大量冰冷的城市构筑物,形成一个城市结构中的网络系统,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为每一个社区提供独特的识别特征,为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消遣空间。聚会场所、社会活动,是在现有的自然基础上重新创造的自然与文化的综合体。